推广营地教育,推荐精品营地;助推素质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国际国内冬夏令营项目细分平台!致力推进健康的营地教育生态!
营地教育网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咨询合作

智能渠道报名系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渠道申请]填写申请资料

营地教育吧(服务号)

×
 
当前位置: 营地教育网 » 营地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营地教育悄然兴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6  来源:东莞时间网  浏览次数:1563
核心提示:美式营地教育项目是东莞某户外机构开设,项目以体验户外营地生活与探索为主线,并在野外环境中开展团队学习与游戏,还组织有专业户外技能的老师向孩子们传授实用的基础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归大自然、结合大自然的户外生活体验,培养孩子的生存与自理能力并锻炼心智。
   

 

  ■小朋友在参加木工营活动

 

  ■学生在营地课程中自己动手编制竹筏

  寒假即将到来,坊间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又开始掀起新一轮招生热潮。与往年不同,今年,一种称为“营地教育”的户外活动项目悄然来到东莞,它有别于夏/冬令营,将生活、旅行、学习、社交等体验整合在一起,引起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

  现象

  营地教育在莞出现

  对于12岁的沙田广荣中学学生邱俊森而言,2016年的暑假可能是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个——因为他参加了一个营地教育项目。起初小邱以为只是普通的旅游或兴趣夏令营,没想这次户外营地生活让自己体验到了野外做饭遇冰雹、就地取材制作竹筏渡河和深入山林找柿子等“疯狂”的事。

  记者了解到,该美式营地教育项目是东莞某户外机构开设,项目以体验户外营地生活与探索为主线,并在野外环境中开展团队学习与游戏,还组织有专业户外技能的老师向孩子们传授实用的基础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归大自然、结合大自然的户外生活体验,培养孩子的生存与自理能力并锻炼心智。

  今年国庆,小邱又参加了一个两夜三天的亲子营地教育。他和妈妈在这个营地里开展了10余公里的野外徒步,并凭头灯在没有光线的山洞里探索行走三个多小时,这段亲子相互帮忙的艰辛旅程让他和妈妈找到一份前所未有的感动。

  无独有偶,逢节假日来到下坝村的“绿光绘本生活馆”,也能看到另一种营地教育活动。这里的二楼有一个“落地玻璃+原木家具”的小清新北欧风绘本间,隔壁却是一间画风全然不同,配备有专业木工台和齐全工具的工坊,它们都是为了开展“绘本木工营”教学而设的。参与的孩子先在前一个房间接受一定程度的绘本教学,然后在工坊里开展木工手艺学习与创作,通过一整套完整的系统课程,这个营地的孩子们将学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原木材料,把脑海里的绘本角色和场景通过手工艺品还原出来。

  不管户外还是室内,这些特色鲜明的营地教育模式正悄然出现在东莞孩子的课外生活中。

  释疑

  正宗营地教育追求“学习+生活+探索”

  “我也是希望搞明白,营地教育有什么不一样?”市民黄伟茹女士表示自己在两年前无意间接触到营地教育时,她和很多人一样也是满脸问号。她对这种新奇有趣又不失科学的教育模式很感兴趣,于是辞去工作赴美学习营地教育,如今她已是“冠军营地”营地教育的项目负责人之一。

  黄伟茹介绍说,营地教育在美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青少年参加营地教育,按美国营地协会1998年给出的定义为“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也就是说,让孩子们来到一个相对独立、陌生的原生态环境里生活,与现代社会、商业化元素尽量隔绝,开展有主题性、强调交互分享的体验式学习。

  “与夏、冬令营真的不太一样”,她表示国人较为熟悉的夏/冬令营等其实也属于营地教育的范畴,但它们在国内难免局限于“学习+旅行”的形式,离她从美国所学习的那套正宗营地教育所追求的“学习+生活+探索”有点远。

  “比方说过独木桥,一般的夏/冬令营、户外拓展就是老师和队友在一旁喊‘加油加油’,鼓励努力去走,而在营地教育的话,会有带队导师告诉你,你可以坚持走过去,也可以叫队友帮忙,还可以尝试找另一条路绕过去”。黄伟茹指出,大部分夏/冬令营仍是“老师说什么我做什么”,强调育成本质,体现的是行为主义,营地教育则是“老师带我一起想一起做”的人本主义导向,追求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成长。

  强调参与、互动

  “绿光绘本生活馆”的经营者茉莉(化名)起初也只是打算给较为枯燥的单绘本阅读教学融入一些配套创作环节,让孩子把绘本里看到的形象、场景动手制作出来,经过不断改进,今年茉莉和她的团队摸索出一套“绘本+手工创作”的教学体系,成功举行一系列结合大自然的主题创作营活动,并成为东莞市内一些机构开展营地教育的承接方。

  “就算是室内,孩子也能接近自然,在‘原生态’当中成长。”茉莉说,他们的木工营设置5节-8节课,第一堂先认识木材,第二堂学会使用工具,最终要孩子们把一堆特定的原木块做成能看能玩的简单工艺品,“他们会去认识木材,学会规划使用木材,像做投石机、小风车之类还需要一定物理知识,相比之下玩乐高积木之类的都是玩半成品了”。

  东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心理辅导老师钟玮近期也在关注营地教育,他认为营地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却能形成互补的社会教育模式,着眼参与、体验和社交互动,特别强调动手去做,能为长期沉浸在课堂里的大部分国内学生营造不一样的成长空间。他的一位朋友正打算推出一个“跟水稻一起成长”的营地教育项目,每月1天-2天,从育苗插秧到最后变成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节点里,让孩子参与生产劳作,并结合一些24节气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对植物的生长有直观的认识,并明白时间沉淀的价值。

  市场

  家长仍持观望态度

  尽管参加过“冠军营地”的家长学生反响不错,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家长对营地教育的认知和接受仍处于启蒙阶段,营地教育机构招生情况都不算太乐观。

  首先是费用上,让家长有所顾虑。据不完全统计,活动项目相近两天的露营营地教育均价为600元-800元,而住旅馆的普通户外拓展也就300元-400元,很多家长会被收费吓跑。对此,黄伟茹认为,营地教育一般采用导师制的小班教学,导师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往往比课程内容更重要,导师招聘需要兼顾户外带队能力和教育能力,这样的专业人才目前并不多。一方面每个营地的成员数量通常控制在20人-40人内,另一方面要在师资上大量投入,因此导致东莞这边的营地教育学费短期内居高难下。

  其次是家长们“仍放不开手”,担心一些营地教育项目容易使孩子吃苦受伤。传统意义上,营地教育一般需要进行户外露营,本身就不太轻松,而且如野外定向、攀爬、作绳速降等与日常避险相关的技能也常作为课程出现,这对于少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城市家庭来说都并非易事,何况如今的孩子都是集家里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对于这一点,相关营地教育负责人指出,营地的设置和存在其实正是一种安全保障,导师们也会围绕安全把控项目内容。茉莉以自己的木工营为例作解释,里面按营员配备有防割手套、护目镜和过滤口罩,还有一把工业大风扇吹水汽用来减少漂浮的木屑尘埃。

  展望

  因地制宜方能更快让市民接受

  “营地可以让我们用尽可能安全的方式去开展很‘野’的活动。”钟玮指出,营地教育里的“营地”往往会基于心理学做有弹性设计——分为“舒适区”和“延展区”,“舒适区”是重复的、熟悉的、不难受的活动内容,而“延展区”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活动强度、想象力和创造力,“既能适应投入、不至于太难,又给予孩子‘比以前的自己更优秀’的尝试和发挥的空间。”

  对于营地教育组织方而言,培养和引导更多东莞家庭的参与,仍需要“更接地气”的形式创新。今年冬季的“冠军营地”是雪地主题,黄伟茹打算以大部分家庭能接受的滑雪场活动为主,通过请一些专业教练开展系统训练来形成特色。“要保留美国那种真的去冬天的野外生活、滑雪的环节不太现实”。茉莉也构思了多种同样利用大自然环境开展的主题手工创作营,如通过常见树皮贴拼制作树皮画,或者利用常见鹅卵石进行石头彩绘,“孩子可以从身边取材”。

  有趣的是,原则上营地教育是家长不参与,钟玮认为目前一段时间内在国内营地教育却适合以亲子方式开展。他认为,当前家庭教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亲子营地教育恰是极好的实现平台。此外,国内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投入或参与营地教育有较多的局限,而通过发动家委会来组织则更为合理,“如果家委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更有心思的营地活动,孩子则能收获更多的阳光和成长。”

 
 
[ 营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营地资讯
点击排行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爱拼营(toC拼营)

爱拼营(toC拼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