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营地教育,推荐精品营地;助推素质教育,助力青年成长!国际国内冬夏令营项目细分平台!致力推进健康的营地教育生态!
营地教育网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咨询合作

智能渠道报名系统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渠道申请]填写申请资料

营地教育吧(服务号)

×
 
当前位置: 营地教育网 » 营地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王振民:当前研学和营地教育要时尚、创新,体现时代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18  来源:王振民 营地导师  浏览次数:856
核心提示:王振民主任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17年学校教育、27年校外教育经历,让他的一生都与孩子、教育紧紧相连。同时,他是一位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喜欢开拓的人。
   王振民主任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17年学校教育、27年校外教育经历,让他的一生都与孩子、教育紧紧相连。同时,他是一位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喜欢开拓的人。

  1月11-12日,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上,他代表主办方致辞。致辞中提到了对当今教育形势、研学、营地等实践教育的理解和思考,让与会者感到受益匪浅。

  王振民主任

  核心观点:

  研学与营地教育以六大核心素养为基础

  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

  教育、文化、旅游行业跨界融合趋势加快

  研学和营地教育要体现时代特点、富有创造性

  以下为王振民主任的演讲全文:

  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参加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2016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部门的热门话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们举办了这次借鉴创新、合作共享的教育高峰论坛。我们举办论坛的目的是通过集中研讨、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学习借鉴,提出未来发展的创新模式,搭建校外教育的研究平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研学营地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习近平同志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新的布置,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对于青少年事业,党和国家始终是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向。对我们站在新起点,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与营地教育提供和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和机遇。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嘉宾

  此次高峰论坛,我们希望更多的了解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研学与营地教育的相关政策,分享、展示国内外研学与营地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探讨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研学营地教育课程的研发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与营地教育从国家教育理念层面,体现出能力为本的特点,整合为要的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宽泛、更全面,研学与营地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之一。

  1月9号,北京市教委发布信息,50分初中实践活动分将计入中考成绩,从2018年起,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成绩计入相关科目的中考原始成绩。

  初一、初二、初三每年都要完成十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次活动计一学分,每年十次,初中三年,30学分计入中考成绩。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每年完成十次开放性科学实验活动,也是一次活动一分,两年当中20分,全部加起来在中考成绩当中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要占到50分。

  大家都在做研学、营地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研学也就是我们讲的游学,在不同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容。游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珍贵部分,今天的研学有不可替代的现实的教育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是对近些年在国内盛行的营地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度的拓展和延伸。

  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学与营地教育要以教育部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为基础,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为理念,以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丰富感知,强健身心,锻炼能力,筑就梦想。

  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嘉宾

  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精力和生活体验,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方式。研学旅行重在一个“学”字,研学旅行提供教育所必需、学校所不足,它的基本特点表现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学与营地教育,需要有文化的支撑,需要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要有导学理念,做到知行合一,重视实践与体验,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

  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来学校课程的实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统一。传统教育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优势是依托教材和教辅进行知识的系统传承,但缺少了另一条腿,也就是实践教育。学校教育不能只有书本知识教学,必须坚定不移让教育回归生活。我们目前的教育比较欠缺的就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育与自然的结合。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嘉宾

  在知识来源呈现方式如此多元的信息时代,人的成长不仅仅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内,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教育也并非教育系统一家之事,学校教育的边界在消除与重构,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孤岛。

  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传统学校的形象正在被颠覆。我们现在处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将来的发展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传统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让我们传统教育制度下培养的学生优势荡然无存。

  从功能上讲,未来学校将呈现出教育的去中心化趋势,也就是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中心将被颠覆。

  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教育的实施正呈现出去边界化的特征,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堤坝正在被拆除。从教育实施的空间看,已经超出传统的校园时空,或者社会已经成为实施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学校也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的特点。

  从教育资源的供给看,未来学校正呈现出开放化、共享化的特征,课程的供给不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特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正在打破以固定教材、教师和教室为支撑的传统的学校对人类社会知识传播的能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界正在被消除,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回归成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参会听众

  最近我们在一些教育媒体上看到“共享教育”的概念,共享教育是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推进共享教育,创造共享教育的未来,如何建立共享的路径,提供更清晰、更明确的思路,构建体系模式,营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的多方合力的发展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与实践。

  结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虽已进入国策的视野,但尚未形成总体的实施方案,各地在发展实施中存在诸多的差异,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实践和探索思考,但总体感觉我们仍缺少有深度的思考。

  依托研学教育共同体,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把握政策文件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继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育一定是共享开放的,研学教育是研学旅行的升华,要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的合作。

  我们要积极构建各类资源整合的平台,像今天我们的会议,应该说就是很好的一次机会,资源的整合实质是构建、梳理密切与不同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关系,通过重组实现新的联系和对接,我们的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基地、营地、旅行社、文化单位等均为独立的,各自经营与发展个体,并没有形成团队的优势,所以我们呼吁要加强横向与纵向联系,形成整体,形成合力,构建新平台,尽最大可能来共享优质教育课程资源。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参会听众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与营地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和学校要联盟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就要找到结合点,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的架构,优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的实践模式,建立课程研发、导师培训、市场运营、风险管理和督导评价的体系。

  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课程设计,我们也可以形象地比喻,是我们现在发展当中一个瓶颈,课程要素的缺失,浅表层的体验,难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2017年教育部基础司吕玉刚司长讲到,研学旅行不是旅游,要有课程开发,吕玉刚司长指出,教育功能是研学旅行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开展研学旅行的目的和基本理念,落实好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设计好研学的路线,要区别研学旅行基地与营地两个类型的不同之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坚持基地的运行能够满足其存在的功能和育人的基本需要。

  全国研学与营地教育高峰论坛参会听众

  课程设计是研学与营地教育的核心,课程理念反映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重视课程研发,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只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来设计课程,而忽视了孩子们真实的需求,忽略活动的教育意义。

  吕玉刚司长说,研学旅行是我们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是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渠道,当前我们的研学设计要么缺乏课程,要么是课程要素的缺失,或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层的体验经历,或是仅以景点的了解为主要学习内容,难以达成研学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

  校外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机构是狭义的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的一个主体,但我们社会公共资源、共有资源用于我们教育,都属于我们大校外的概念,广义的校外教育。旅行社,文化单位,基地,都属于大校外教育范畴。

  校外教育课程的体系设计与管理,要充分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教育现代化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要具有国际视野,我们这次高峰论坛请来了一些国际组织的相关专家和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很多我们开展国际研修,国际交流活动的机构,希望这些资源能很好的去对接。

  王振民主任与参会嘉宾交流

  我们必须吸收和融合优秀文化的精髓,要以国际化视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与营地教育的校外教育课程体系。研学旅行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如何增强研学旅行课程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减少那些仅以看或听为学习方式的眼睛课程和耳朵课程,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启智慧,涵养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与营地教育中,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跨界融合趋势在加快,这一点大家都有很明显的体会。课程研发的专家提出来要做到三个转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学习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实践、营地教育虽然起步较晚,还在实践探索,但呈现的是加速度,目前研学旅行概念火热,大家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应该进行一些学习研讨,比如教育部新的一些提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宽泛,我们的研学、营地教育都属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提法是研学旅行,教育部基础司领导们最近的一些提法是研学实践活动,大家可能感觉到这里边是有区别的,都是要并列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去。

  如何在旅行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功能,避免成为游而不学或游而少学,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王振民主任与英国参会嘉宾交流

  十九大报告中一项重要的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的教育如何走进新时代,如何去拥抱新时代,如何跨越新时代,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担当和思考的课题。

  校外教育要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我们在上海搞游戏的高峰论坛时,其中提出一个观点,如果我们还停留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思维和活动设计,我们真的落伍了,我们的研学和实践教育还有营地教育也应该是有所改变,有所突破。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活动设计,有很多是不是我们几十年前的模式,刚才我谈到这点,我们的校外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要富有创造性。有社会热点的时候,要学会捕捉社会热点,在某一个时期,社会热点不突出的时候要学会创造热点,要走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引领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在校外系统有这么一个提法,校外教育一定要时尚,我们说的时尚,就是要有时代特点,这点对我们的研学、综合实践和营地教育是有所启示的。

  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校外教育认识发生很大变化,与学校教育相比,青少年校外教育可充分体现前瞻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我们必须改变落后、保守、简单的校外教育模式,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面向未来的支点,努力拓展新领域,在活动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性,更新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把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放在我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的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思考与谋划。这样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营地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营地资讯
点击排行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地教育(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营未来(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自然教育师(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研学安全员(公众号)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营地教育(toB渠道采购)

爱拼营(toC拼营)

爱拼营(toC拼营)